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武汉市蔡甸区
中法生态城特斯联产业园入驻单位八成是科技企业
长江日报
2023年10月09日 09:30
2023年10月09日 09:30 来源:长江日报
分享到:
中法生态城特斯联智慧产业园安防机器人在自动巡逻。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屹立挺拔,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在太阳能光伏储能一体式充电站内储蓄能量。安防机器人自动巡逻,配送机器人不知疲倦地“跑腿”。当太阳从东边溜到西边,办公楼里的自动遮阳帘也随之东边卷起、西边放下……在中法生态城特斯联智慧产业园,“智慧”无处不在。

  产业园负责人李颢向记者表示,市委提出要加快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努力培育引进现代产业项目,加强中小科创企业扶持指导,夯实中法生态示范城建设发展的产业基础。“这对园区是一个激励,相信有了蔡甸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环境,入驻企业将会以数赋能、乘智而上、茁壮成长。”

  ■ 园区企业共享人工智能算法

  10月7日,中法生态城特斯联智慧产业园1号楼4楼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中心,4名来自丰昆科技公司的员工正坐在电脑前忙碌,他们在各自的电脑前快速地点击鼠标、敲击键盘,正在进行AI算法的训练。

  丰昆科技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和安装的小微企业,正在培训的4名技术人员之前从未有过人工智能相关工作经验。而特斯联人工智能开放创新中心自研的九章AI算法赋能平台,让普通人也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工智能程序员”。

  特斯联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科技平台为核心的公司。其研发的九章AI算法赋能平台,是基于特斯联积累的8000多个项目的业务数据,开发的集AI算法、算力与开发工具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平台,可实现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推荐预测、知识图谱算法的自训练。目前已建立起适合建筑、智能制造、新零售等领域的82个预训练模型。

  中心负责人冯琰一表示,企业应用人员可借助预训练模型低代码,甚至无代码的方式训练出人工智能产品所需要的算法或调用成熟的算法。

  人工智能开放创新中心内的数字化实验室还可提供上百种传感器,以及智慧屏、智慧广播、IP继电器在内的多种交互设备。园区企业可利用这些设备在九章AI算法赋能平台上进行人工智能物联网赋能实验,大大节省了研发成本。

  “之前企业产品中所涉及的人工智能算法都是向外采购,普遍存在定制化程度不高,效果不理想。”丰昆科技公司副总经理何笙表示,公司曾考虑组建一支人工智能团队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市面上相关人才普遍薪资较高。思考再三后,最终放弃。

  今年9月,丰昆科技公司签约入驻人工智能开放创新中心后,通过中心提供的人工智能技术孵化软件平台和数字化实验室开发人工智能设备。

  何笙说,公司通过视频目标检测预训练模型开发出利用吊钩可视化监控对吊物下方行人预警算法的孵化,已运用在施工项目上。

  同样选择入驻人工智能开放创新中心的还有和昇润建筑工程公司,公司总经理叶伟表示:“我们一直试图寻求一些智能化手段,改变工程类项目监控难、管理累的问题。目前正借助特斯联的AI算法赋能平台,探索传统建筑工程企业向数智化企业转型的路径。”

  ■ 园区“超级大脑”让入驻企业节约高效

  “智慧”技术构建起智能、算力的底座。绿色低碳的智能化场景,则让科创型企业乘“数”而上。

  彭梅是特斯联智慧产业园入驻企业大视界显示科技公司总经理,每天她驾车抵达园区后都会将车驶入太阳能光伏储能一体式充电站,为新能源汽车插上充电枪。

  走到办公楼门口,自动巡逻的安防机器人一边闪烁着红蓝警示灯,一边向她问好。步入电梯,电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她进行智能认证,自动送她至公司所在楼层。

  7日上午,彭梅是第一个到达公司的员工,天花板上的照明灯随着彭梅的脚步声一一点亮,空调出风口也随着灯光的亮起,吹出阵阵凉风。

  彭梅还能够通过园区的智慧系统,用手机了解企业人员在岗情况,控制公司的照明、空调、新风系统,避免能源浪费。

  这一切得益于特斯联智慧产业园有一颗聪明的大脑。记者在产业园大厅里看到,一面墙上的智慧大屏里显示着园区内外安防和楼宇能源使用情况,智能会议室、智能电梯、智慧照明等智能平台的运行状态和园区的企业分布以及企业的发展态势也一目了然。

  李颢介绍,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整个园区进行了三维建模,搭建了全景感知系统。园区还在楼宇屋顶架设了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自发电可满足园区20%的用电量。

  不久前,特斯联智慧产业园获评北京绿色交易所碳中和认证,园区低碳智慧场景下产生的剩余碳配额将参与交易。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必须精打细算,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低碳、智慧的办公场景让办公更加高效。”彭梅开心地表示,科创公司就应该有科技氛围,这样的园区环境让客户来参观也很有感觉。

  自2022年5月特斯联智慧产业园投入试运营,园区已入驻企业25家,其中科技企业数量占比达80%。

  李颢表示,园区将依托人工智能开放创新中心平台,吸引更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物联网、新零售等领域的创新企业及项目入驻。

□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通讯员周雄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