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各地 > 正文

湖北恩施三岔镇马铃薯产业发展见闻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1日 15:26 来源:中新网湖北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1日电 (周玮 伍锡章)三月,湖北恩施市三岔镇,漫山遍野绿林葱葱、春花灿烂,一拢拢被覆上薄膜的土豆迎着春风,长出生机勃勃的嫩绿枝叶。

  自2014年起步实施“洋芋工程”以来,三岔镇实现了让马铃薯从“救命薯”“温饱薯”到“脱贫薯”“致富薯”的巨变。今天的三岔,已是著名的马铃薯产地、种薯繁育基地。

  致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三岔镇大胆迈开了探索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将原来直销、粗加工的模式转变成马铃薯精深加工模式,小土豆蝶变出新姿态。

  农户与经营主体手牵手谋发展

  3月17日,走进三岔镇惠生交易中心,巨大的原料保鲜库里马铃薯堆积如小山。在清洗车间,工人们拧开水闸,冲刷着马铃薯表皮的泥土,将种植户们初选过的马铃薯进行精选、分级,重量、个头差不多的就放到一起统一销售。

惠生马铃薯交易中心工人们正在对马铃薯进行处理
惠生马铃薯交易中心工人们正在对马铃薯进行处理

  2014年成立的惠生交易中心是集收购、自主种植、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每年收购马铃薯三四百万斤,通过大批量销售和精品礼盒散卖等方式将马铃薯销往恩施各地超市。近年来,恩施小土豆名头愈响,加上拓宽销售平台、线上线下齐发力,沿海一带江苏、浙江等省份也成了购买马铃薯的“生力军”。

  随着收购量增加,2018年,惠生马铃薯交易中心投资上百万元,修建起专业的气调冷库,能最大程度保鲜马铃薯、防止发芽。

  如今的三岔马铃薯销路广、产量多,经营越来越顺利,从以前收的少、品种层次不齐,到现在每年“满仓”,口感好、长得乖,实现了华丽转变。

  “多亏了政府成立的农业服务中心帮忙。”到惠生交易中心来卖马铃薯的农户黄武轩感慨万千。

  黄武轩今年66岁,是三元坝村大堡山组村民,种植马铃薯已经十几年,是三岔镇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见证人。

  “我是2014年第一批跟着农业服务中心种马铃薯的。”提起自己这个决定,黄武轩满是骄傲。

  三元坝村大堡山组地处高山,过去农户们采取马铃薯、玉米混种的种植方式,且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手段,每年收成完全“靠天吃饭”,一家十亩地能收个一千斤就是大丰收,农户们对马铃薯品相和口感更是完全没有概念。

  “收成了,卖也是个问题哦。”三元坝村路途崎岖、交通不便,村民们往往背上自家的“洋芋”,走几个小时山路去镇上的集市卖,还经常因品质一般而被“压价”,一斤最多卖五毛钱。遇到上门收购的菜商,则价格更低,三毛钱一斤也是“高价”。

  2013年,黄武轩妻子罹患重病,做脑部手术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一大笔债。因此,当他听说三岔镇政府成立农业服务中心,要选取种植试点时,黄武轩立刻报了名。

  “我相信政府。”黄武轩说。

  统一发放种薯、科学配比肥料、统一防虫治病、专家指导种植技术、收货后以每斤一元的价格统一收购。第一年,黄武轩十亩地就收获了三万多斤马铃薯,年收入相较去年翻了10倍。2018年,黄武轩家成功脱贫,还修缮了自家院坝,盖上了雨棚。

  先富带后富,自家成功了,黄武轩不仅成了科技示范户、马铃薯种植大户,更成了农业服务中心的“代言人”。

  “统一种植好,农业服务中心妙。”经过几年的发展,三元坝村统一种植的马铃薯面积,从刚起步的51亩扩展到了如今300多亩,成为了镇上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

  精深加工成马铃薯致富“延伸链”

  3月17日,恩施硕品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也正忙得热火朝天。

恩施硕品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无菌车间内加工
恩施硕品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无菌车间内加工

  机器“吃”进一颗颗马铃薯,经过高温脱皮后加工,“吐”出雪白晶莹的马铃薯,再经过全自动、全旋流、密闭式的多个环节变成了富硒蛋白肽粉。剩下的马铃薯将继续加工,变成恩施人餐桌上爱吃的土豆粉皮、土豆面、马铃薯饮料等产品,就连马铃薯皮也被发酵成了有机肥。

  “我们将每一颗马铃薯都物尽其用。”恩施硕品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谭林海介绍道。

  2015年成立的恩施硕品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马铃薯精深加工、销售为主要产业的公司,与恩施州农科院一同研发的从马铃薯中提取而成的富硒蛋白肽粉是公司的当家产品。2018年,公司将厂房建在了恩施市最大的马铃薯基地——三岔镇。

  富硒蛋白肽粉自2018年上市以来,得到了市场的良好反馈,谭林海乘胜追击,推出马铃薯饮料等特色富硒产品,研发产品的同时积极拓宽销路,开通线上销售平台,并线下直销重庆、浙江、北京等城市,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如今,公司年产值几千万元,是三岔镇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在公司展品区,用马铃薯加工制成的面、米、饮料、豆皮等商品有序摆放,琳琅满目,令参观者赞不绝口。

  “现在的生产线只开放了三分之一,等到厂房全部建成,生产线全开,每年产值能达到2亿。”谭林海说道。

  作为镇上的商会企业、会长单位,谭林海在大清江景区附近修建三岔镇商品展示中心,抓住文旅发展,为全镇产品拓宽销路。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与扶贫,公司40余名工人,有近30人是贫困户。

  一颗颗马铃薯,见证了三岔镇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的历史进程。做大“小土豆”,绘就“小康图”,三岔镇探索出了一条产业为基、龙头引领、主体带动、农户参与的马铃薯全产业链产业扶贫路子,谱写了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完)

(编辑:裴春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