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科教文体
湖北古迹遗址的前世今生
湖北日报
2024年04月22日 09:33
2024年04月22日 09:33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确定4月18日为“国际古迹遗址日”。

  作为荆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也拥有众多著名古迹遗址,它们既是荆楚文化的鲜明标识,同时也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月18日上午10:00,湖北日报特以“国际古迹遗址日”为契机,联动武汉市黄陂区、咸丰县、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天门市、荆州市荆州区5家融媒体中心推出《湖北古迹遗址的“前世今生”》大型直播活动,带领广大网友一起来打卡藏在湖北的古迹遗址,探秘古老文明背后的尘封往事。本次直播在湖北日报全平台推出,截至当日19时30分,全平台流量288.2万。

  黄陂

  寻根大武汉盘龙遇“荆”彩

盘龙城遗址博物馆。(黄宣供图)
盘龙城遗址博物馆。(黄宣供图)

  湖北日报客户端黄陂频道

  通讯员 夏梦

  4月18日,湖北日报联“县”直播走进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透过镜头向网友介绍盘龙城遗址,带领网友共同探寻武汉城市之根,了解古迹背后璀璨的人类文明。

  直播开场我们来到了盘龙城遗址保护区。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讲解员邱宸荟告诉我们,这是目前我国长江流域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商代早期城址,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商朝南土中心城邑”“长江中游早期青铜文明中心”。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现场的遗址保护区以及地上1:1还原的一号宫殿和二号宫殿。据悉,遗址保护区面积3.95平方公里,中心是一处宫城遗址,城内东北部发现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城址周围分布着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墓葬区等丰富遗存。透过遗址,我国早期青铜文明中璀璨的文化遗产、过往人们的生活形态也一一展现在网友面前。

  “2013年,武汉市投资29亿元动工建设以盘龙城遗址保护为核心的考古公园。空间布局采用三个‘圈层’概念:即以1.39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为第一层,遵循‘严格保护’原则,进行遗址本体保护工程和考古发掘;以2.55平方公里一般保护区为第二圈层,主要修建遗址博物馆和保护展示工程;以2.6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地带为第三圈层,进行主题公园建设和服务功能项目开发。”邱宸荟介绍。

  随后,在邱宸荟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博物馆内,参观“江汉泱泱,商邑煌煌”为主题的博物馆展陈,通过三个展厅——“浪淘千古”“故邑风物”“角立南土”,走在通透无柱的展厅空间,展柜摆放整齐的商代陶器、石器、玉器和青铜器琳琅满目,无声地述说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展厅内的一些场景复原,油灯,斑斑驳驳的搪瓷脸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砖块与竹板搭起的床具——这样简陋的生活用品,让人感受到盘龙城考古工作者的艰辛。在展厅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不时驻足欣赏文物,不时触摸博物馆内的互动装置。在与文物的近距离接触中,感受历史的温度。

  据悉,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商代前期城址,距今有3500年历史。盘龙城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夏商文化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与分布,为研究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21年10月18日,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如今,盘龙文化遗产与武汉城市文明和谐共生。盘龙城遗址历经数千年沧桑巨变,在空间上仍与当今的城市中心完美重合。生生不息的夏商文化赓续传承,文脉不断。

  咸丰

  走进唐崖土司城探访深山里的“小故宫”

唐崖土司城址。 (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供图)
唐崖土司城址。 (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供图)

  湖北日报客户端咸丰频道 通讯员 杜迪纳 徐瑶

  4月18日,湖北日报联“县”直播“湖北古迹遗址的‘前世今生’”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咸丰县唐崖土司城址,带领网友领略遗址风貌,感受唐崖土司制度变迁和土司社会的生活方式,了解古迹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刚刚下过一场雨的唐崖土司城址显得格外清秀与庄重,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张王庙、石牌坊、衙署区遗址、土司墓葬等重要遗存便进入了视野。

  循着镜头,只见两匹石马一高一矮,一公一母,体量庞大、势若腾骧;石人头戴盔帽、身披铠甲、佩剑抱伞,侍立马前。

  “石人石马是唐崖土司城址重要的地面文物遗存之一,落成于公元1611年。其雕琢工艺、动态造型、民族风格,都展示了当时地方工匠高超的技艺,也是唐崖土司审美情趣、民族个性的体现。”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工作人员郭丹丹介绍道。

  唐崖土司城以山脉、河流、峡谷、溪沟为天然屏障,城内由壕沟、城墙、道路、院落构成多重结构体系,整体布局围绕传统的中轴线展开,鼎盛时期拥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历经元、明、清三代共381年,被誉为“深山里的小故宫”。

  “荆南雄镇”石牌坊作为唐崖土司城址现存唯一完整的地面建筑,是土司城的标志,也是现存土司遗址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礼制性建筑和西南土司学习、吸收中原文化的实物见证。

  2015年7月,唐崖土司城址与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一起作为中国“土司遗址”项目成功申遗,成为我国第48个列入世界遗产的项目。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土司遗址作了如下评价:“土司遗址”系列遗产,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这一管理智慧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国家的长期统一,并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

  近年来,咸丰县累计投入2亿多元,实施唐崖土司城址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展示利用等30多个项目,出版10余本研究性书籍和小说,并以唐崖土司城址及其历史故事为依托,编排大型南剧《唐崖土司夫人》。

  “我们正积极申报,拟建设一个集收藏、展示、教育、保护、研究于一体的土司遗址专题博物馆,对中国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进行全方位阐释展示。”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主任申艳说,目前该项目已被纳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库。

  武当山

  漫游玉虚宫感受古老文明魅力

武当山玄天玉虚宫。 (湖北日报通讯员 曹继长 摄)
武当山玄天玉虚宫。 (湖北日报通讯员 曹继长 摄)

  湖北日报客户端武当频道 通讯员 徐刚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素有‘山中甲宫’之美誉的玉虚宫。它是武当山九宫八观中最大的道宫,也是明代中国最大的道宫。”4月18日14时,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宫殿玉虚宫,湖北日报联“县”直播在这里准时上线,主播与文旅推荐官以《武当秘境 人文传奇》为主题,带领网友一起鉴赏古建筑、习练武当武术、探秘玉虚宫的前世今生。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武当山建筑群中最大的宫殿之一,因真武神为“玉虚师相”,故名。明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山时,这里为大本营,故俗称“老营宫”。整个建筑采取宫廷建筑规制,主体建筑坐南朝北,以严谨的中轴线对称布局,按照故宫的“三朝五门”制,平面布局为五进三城。

  宫殿重重,飞金流碧,富丽堂皇,周护宫墙,造成帝宫威武、庄严肃穆的气势。古人赞誉玉虚宫是“隐三台十州之羽客,度九州万国之苍生”的圣地;明朝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描述其曰“太和绝顶化城似,玉虚仿佛秦阿房”,可见其当时规模宏大。玉虚宫现存宫墙、宫门、四座碑亭、龙虎殿、朝拜殿、父母殿。这些残存的遗址,到今天仍有很强的感染力,颇值得观赏。

  玉虚宫是武当山规模最大的一宫,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十二月,明孝宗在玉虚宫修建“吉祥好事”斋醮,长达49昼夜,花费白银3000多两。可以想象玉虚宫当时那张灯结彩、鼓乐声声、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繁荣场面。百年后,即清乾隆十年,玉虚宫遭遇火灾,其附属建筑一并化为灰烬。1935年夏,山洪暴发,数十万方沙泥直泄玉虚宫,大片房屋被吞没,号称南方“故宫”的玉虚宫自此成一片残垣断壁……

  近年来,武当山特区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强玉虚宫的文物保护工作。积极争取项目,先后完成了玉虚宫宫墙、御碑亭、山门、龙虎殿、玉虚殿、玉带河、宫内石板地面、雷祖殿、父母殿等修缮工程,不仅大大提升了武当山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同时也推进了文物保护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天门

  云游石家河解锁活起来的文物

石家河遗址博物馆。 (天门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石家河遗址博物馆。 (天门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湖北日报客户端天门频道 通讯员 付书彦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天门市石家河镇的石家河遗址考古研究中心……”4月18日,湖北日报联“县”直播带领广大网友云游石家河遗址。规模宏大的史前城址、数量惊人的陶器和陶塑、雕琢技艺精湛的精美玉器,让人叹为观止。

  石家河遗址位于天门市,距今约6000年至4000年,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大型城址聚落。

  石家河遗址被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进行了持续近70年的科学考古,一步步深化了对于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认知。1954年冬,天门、京山两地联合修建石龙过江水库干渠,开挖至石家河镇地段时,大量石器、陶器现身,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次年初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来到天门,对干渠施工沿线遗址点进行抢救性发掘,石家河遗址考古的帷幕由此拉开。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北京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市博物馆联合组建石家河考古队,再次对遗址进行发掘,大型史前古城——石家河古城初露峥嵘。

  “石家河古城的发现是石家河遗址考古的一个飞跃。”石家河遗址管理处副主任徐同斌介绍。考古研究也表明,距今约4800年前,这一地区人口规模达3万左右,是史前全国五大都邑性城址之一,由内城、城壕(护城河)和外郭城构成,总面积348.5万平方米,是长江中游同期最大城,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规模相当。城内功能分区明显,有生产区、生活区、墓葬区、祭祀区等,城市功能较为完备。

  经过近70年20多次发掘,出土各类文物35万余件,石家河遗址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揭开。

  2017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正式立项。去年,天门市成立了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领导小组,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驶上快车道。目前,三房湾遗址保护展示项目、互动体验馆、展厅展示馆布展均已完成,进入收尾阶段,将率先对外开放。石家河遗址博物馆项目进入施工准备阶段,计划今年7月动工。

  “计划通过3年时间把石家河遗址打造成为一个集文物考古、科学研究、文物展示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全国考古文化特色的5A级旅游景区。”天门市博物馆馆长邓千武介绍,按照规划,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计划总投资约6亿元,项目主要由游客服务中心、遗址博物馆、三房湾遗址现场保护展示等组成,建设控制地带面积6.89平方公里。

  “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采取原样保护、模拟展示等多种方式生动呈现遗址内涵,并提供游客参与体验古人生活、生产的互动活动,让遗址文物‘活’起来。”邓千武说。

  荆州区

  打卡车马阵领略楚国盛世辉煌

车阵雕塑。(楚王车马阵景区供图)
车阵雕塑。(楚王车马阵景区供图)

  湖北日报客户端荆州区频道 通讯员 吴申畅 周舟

  “北有秦皇兵马俑,南有楚王车马阵……”4月18日,在楚王车马阵景区(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讲解老师占巧媛正在以楚地文明为主线,为网友们绘声绘色地讲解着楚文化历史,带领广大网友沉浸式探寻楚王车马阵。

  楚王车马阵景区(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张场村,以楚王陵和车马阵遗址为依托,是湖北省首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楚王陵主冢、祔冢、殉葬墓区、祭祀坑、车马阵遗址展厅、出土文物陈列馆六个部分组成。

  “主冢面积约4700平方米,比目前湖北省内现已发掘的最大墓葬——曾侯乙墓还要大几倍,考古学家根据殉葬区出土文物的形制和年代推测,墓主人很有可能是楚国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第32代国君楚昭王熊珍或33代楚惠王熊章。”登上楚王陵主冢,占巧媛向观众介绍,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当地农民修建水利工程时发现了车马阵遗址。2006年开始,考古人员对楚王陵车马阵景区进行考古发掘。

  循着直播镜头,主播和讲解员走进车马阵遗址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四十座气势恢宏的车马坑。只见马车排列井然有序,车轮、车厢、车伞等轮廓明显;马匹尸骨遗迹清晰,均匀分布在车舆两边。透过直播镜头,仿佛窥见2000多年前强大的楚国车辚辚、马萧萧的壮观景象。

  而在直播屏幕前,网友们的提问刷爆了直播间。“车马阵是如何被发现的?车马阵的马是如何死亡的?‘天子驾六’是什么?这里又为什么叫熊家冢?”随着问题一一被解答,楚王车马阵的神秘面纱也在一层层揭开,让观众在赞叹古人智慧的同时,对楚文化和古遗址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从小我们就学过‘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对荆州就一直有着向往,这次刚好有机会来湖北,就到车马阵景区游玩。刚进景区就感觉遗址公园的环境特别优美,楚王陵主冢、祔冢非常壮观,车马阵遗址中展示的真车真马也让人感觉非常震撼。”直播现场,来自北京的游客高兴地说。

  “千年之前,这里见证了楚国最辉煌灿烂的盛世,今时今日,这里是承载城市美好记忆的遗址公园。楚王车马阵景区现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凭吊、探秘、观光的人文胜地。”荆州楚王车马阵景区负责人介绍。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