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科教文体
湖北民大附属小学探索“科学+”路径构建协同育人链
中新网湖北
2024年04月03日 15:46
2024年04月03日 15:46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3日电 (杨华丽 郭辛林 梁琼)“原来,我们平时看见的光是这样传播的,我手中的平面镜是可以反射光线的!”4月2日,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正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课——《如何控制光的方向》。课堂上,孩子们学习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并了解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的相关知识,通过亲手调整平面镜的位置和角度,完成了两个观察物体的挑战任务。

  为把科学教育落到实处,让科学教育赋能学生成长,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聚焦立德树人,在“双减”大环境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以“素养”为轴心,以“科学+”为方式,坚持科学与人文结合、动手与动脑结合、分科和融合结合、校内和校外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全体和个体结合的原则,凝聚科学教育合力,探索“科学+多维课程”“科学+多彩活动”“科学+多方协同”的教育新路径,构建协同育人链。

  科学+多维课程,构建“学科融合教育”新体系

  探究“科学+劳动”课程,研发校本课程。将劳动与科学课程相结合,科学教研组通过梳理小学科学各年段教育教学内容,提炼科学与劳动相融合的教学点,研发“科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在“科学+”劳动展示活动、“开心农场”种植实践活动中习得接地气的科学知识,体验具有科技味儿的劳动教育。

  亲历“科学+节气”课程,探索自然奥秘。“二十四节气”作为经历千百年才形成的一个综合体,囊括多门学科,蕴含丰富的科学课程资源。学校以此为契机,申报州级课题《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研究》,将二十四节气探究活动融入科学实践教学,通过开展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主题班会、主题课程等,引导学生在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活动学习中认识二十四节气。

  触碰“科学+地理”课程,解密世界硒都。学校立足恩施州特有的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特性,在科学、道德与法治及语文课堂的融合教学中,开拓学生科学思维的新方向。恩施市享有全球罕见的硒资源,民大附小科学教研组在学科素养融合评价体系的探索历程中,提出“发挥硒资源优势、培育有科学素养的土家娃”主题“科学+”素养测评项目式学习思路。此外,学校不断探索科学教育评价新路径,定期开展“科技小达人”“科技之星”评选,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研发“科学+食育”课程,品味人间烟火。“当科学撞上美食,又会发生什么呢?为什么苹果削皮后放置会变色?为什么面粉能做成馒头?为什么腌制后的土家腊肉不腐烂……”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都是孩子们在“科学+食育课程”中提出的奇思妙想。学校在食堂里开辟“土苗硒韵堂”空间,作为孩子们的“成长厨房”。孩子们通过闻气味、摸质地、尝味道、做实验等方式,学习膳食、计数、估计和测量,探究物理作用及化学反应的原理。

  科学+多彩活动,玩出“科学趣味探究”新名堂

  科学+研学活动,走进百校百馆。科普研学,馆校合作,拓宽学习空间。学校广泛开展“科普研学”实践活动,场馆为学校科技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学生化身为“小小讲解员”,不仅为学生创造锻炼和实践的条件,还形成了一批精品科普研学路线,激活科学教育的“校外空间”。

  科学+社团活动,建强百个社团。科技社团是学校开辟科技特色项目的试验田。学校开设机器人编程、创客模型、ENJOY AI、劳动科技搭建、VR体验等近百个社团,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活动。引进校外专业人员授课,或借力“双师课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老师不仅是一个指导者,还是一个好伙伴、一个好参谋,甚至一个好后勤人员。

  科学+科技节活动,征集百件作品。每年五月举办“科学+”科技节,向全体师生征集科创作品,包括航天作品、船模制作、胡萝卜搭塔、纸飞机、水火箭制作等项目,评选出100件优秀作品,入选“少年科技派”科普作品展,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向往,营造了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和学术氛围。

  科学+多方协同,形成“大科学教育”新格局

  班级小课堂,播下求知“种子”。走进民大附小,无人机编程室等科技教室7间,楼道中还设有供学生可随时参与的科学体验中心、科普教育专题长廊、开心农场,在建的专业科学实验室2间,可以随处感受科教阵地的活力。学校以科学课为平台,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科学知识为逻辑主线,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加强教师培训,彻底转变重分数轻实践、重记忆轻实验的观念,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合作探究,逐层递进地播种求知若渴的科学“种子”。

  家校中课堂,点燃探索“火花”。家庭存在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学校利用优质家庭资源,开展“百节家校课程”,低段为科学+劳动,中段为科学+阅读,高段为科学+天文。学校设计了“研学单”引导家长指导孩子“做中学”,设计“阅读卡”引导亲子陪伴“读中悟”,照亮亲子成长温馨之路。

  社会大课堂,按下创新“加速键”。学校借力高校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开展“百名教授进校园”活动,深化院校合作、探索科普育人新模式,为培育“未来科学家”的育苗工程加速。

  优秀的科学教师队伍是民大附小“科学+”协同育人链持续发力的核心动能。近两年来,该校科学教师2人获得部级精品课,4人荣获州精品课,3人获得州级科学说课一等奖,1人被评为科学专业硒都名师。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科技创新大赛先进组织单位”,近百名学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等科技赛事中获奖。(完)


【编辑:丁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