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崛起宜昌
宜昌旅游“文化味”,如何才能越来越浓?
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
2024年03月27日 10:42
2024年03月27日 10:42 来源: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宜昌新编大型历史话剧《屈原》,在城区连演23场,于3月21日完美收官!

  历时三年匠心打造,全国首部三峡主题全景沉浸穿越剧《三峡盛典》,正在宜昌火热上演。

  在一场场穿越时空的旅程中,游客不仅领略了美丽的三峡风光,更深刻地理解了屈原和昭君所代表的文化精神。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宜昌正深入挖掘三峡大坝等大国重器价值,屈原、昭君、关公、嫘祖、廪君、杨守敬等历史名人文化价值,以及中华鲟、长江江豚等国宝珍品价值,形成一批具有宜昌辨识度的文化“金名片”,宜昌正以世界级的文化绘就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01

  “这一刻,漂在江上,脑海中,全部是各种各样的诗词掠过。”

  “这一路上其实诗词不断,不仅是一个自然长廊,现在是水电能源长廊,更是一个文化长廊。”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别离时内心的踌躇和不舍的这种感情,可能都化作这一江江水……驾一叶扁舟,顺江而下。”

  3月25日,董宇辉的宜昌之行诗意盎然,多次发出感叹。

  董宇辉的感慨并非无由头。

  屈原、昭君、嫘祖文化,璀璨多元的长江生态文化基因,为宜昌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家底”。自古以来,宜昌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朝圣之地。

  诗仙李白行至宜昌,留下千古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夷陵县令欧阳修,在宜昌留下广为传颂的诗句:“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人不惜笔墨,写下了传世名篇,赋予了宜昌秀美山水深厚的文化内涵。

  “时维癸卯,序近端阳。群贤毕至,齐聚诗乡……壮哉屈子,楚辞千秋日月兮!伟哉屈子,浩气长存参天地兮!”每年的端午节,在屈原故里秭归都会回响着《颂屈原文》的朗诵声,满腔敬仰之情在高峡平湖间久久回荡,为海内外观众带来一场场文化饕餮盛宴。

▲资料图
▲资料图

  端午节是屈原故里千年不断的文化盛会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符号。而与之相对应的,融赏、游、玩于一体的传统非遗也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仅2023年端午期间,秭归共接待游客60.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2023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黄翔 摄
▲2023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黄翔 摄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长江三峡不仅风景壮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更令人憧憬。

  文因景传,景因文显。一张张底蕴深厚的文化名片,从历史深处走来,也从宜昌走向世界。

02

  以旅游为基,铸文化之魂。这是宜昌文旅发展的内涵所在。以前,养在深闺人不识的传统文化,正渐渐成为不少游客的首选。

  白天看古城,夜间看老街。在车溪景区,以深厚的农耕文化、独特的土家文化做底色,让人在其中感受到浓厚的历史人文韵味。

▲图片来源:车溪民俗风景区
▲图片来源:车溪民俗风景区

  “在这里的体验式游玩很多,可以让我近距离接触当地的民俗文化。”来自河南的游客小冯夜游车溪后,对于传统民俗表演《哭嫁》印象深刻,久久沉浸其中。

  在2023年4月举行的中国旅游度假区高峰论坛上,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提出,“宜昌应当将本土丰富多彩的文化赋予到度假区的业态和形态上,分类分层打造一种独特的主题。”

  其实,宜昌在文旅融合创新的路上从未止步。

  2022年8月,屈原文化主题公园项目正式启动,以屈原文化为主题,用“文化+公园”“文化+研究”“文化+体验”的形式,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支撑。未来,这里将成为宜昌最鲜活、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功能板块、休闲旅游节点。

▲屈原书院效果图
▲屈原书院效果图

  而作为宜昌的移动地标,“长江夜游”运行7年来,不断让长江文化与科技碰撞,历史底蕴与文化创新融合,成功圈粉主流消费人群,引领国内夜游生活方式的新热潮。

▲图片来源:宜昌城发集团
▲图片来源:宜昌城发集团

  2024年7月,“宋城·三峡千古情”也将建成开业。作为华中区域首个千古情演艺项目,宋城将深入发掘屈原文化、三峡文化、昭君文化的精神内涵,打造宜都、宜昌乃至湖北的文化旅游新地标。

▲宋城·三峡千古情效果图
▲宋城·三峡千古情效果图

  有了文化的加持,旅游就有了内涵。有了旅游的赋能,文化也变得更加生动。随着宜昌“文化+”新兴业态、新型文化消费版图的不断拓展,宜昌文化在走出去的路上行稳致远。

  “浪漫瑰丽的屈原文化、和美大爱的昭君文化、热情纯朴的土家风情,这都是宜昌宝贵的‘战略资源’。”宜昌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周望认为,宜昌需要找准契合点,通过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让“诗”与“远方”更好联结,为宜昌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提供新引擎。

03

  每天清晨,从宜昌港启航,长江三峡1搭载游客开始“两坝一峡”的旅程。峡谷时刻、峡江喜事、船工号子、非遗扎染等具有三峡特色的文化主题演绎,让这里成为“文化+服务”游轮文旅体验新高地。

▲图片来源:宜昌城发集团
▲图片来源:宜昌城发集团

  宜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依托世界级的长江三峡,擦亮世界级的山水旅游、文化旅游、工程旅游、康养旅游“四张名片”,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四张名片”迎八方宾客,宜昌提出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产业。

  2023年,宜昌游客接待量超过1亿人次,文旅综合收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两坝一峡游船等核心景区和旅游产品都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部分甚至增长率达到100%。其中,文化元素功不可没。

▲三峡人家风景区。图片来源:夷陵文旅
▲三峡人家风景区。图片来源:夷陵文旅

  “我出去旅游并非单纯为了自然风光,而是为了获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旅游爱好者郑军坦言,一个地方的风俗文化更吸引自己。“我更愿意走进博物馆、逛非遗集市,与当地历史文化产生共情。这是我很享受的事情。”

  随着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宋城·三峡千古情等一批文旅项目的加快推进,宜昌历史文化将焕发出新的魅力。

▲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效果图
▲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效果图

  “要组织好旅游大讲台,讲好宜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建好旅游大舞台,通过非遗体验、民间文化、演艺等形式表达出来。”三峡大学三峡智库专家阚如良教授说,宜昌要打造世界旅游名城,需要坚持做好山水的三峡、工程的三峡、文化的三峡等文章,向全世界充分彰显大国重器、长江三峡的无限魅力,形成一批具有宜昌辨识度的文化IP,与游客、受众建立一种情感链接。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让传统文化进一步火爆出圈,不仅要盯着线下游客,还要注重互联网上的文化传播。或许一张照片、一段文字、一条短视频,就可能抓住了人心,让年轻人背上书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董宇辉走进宜昌,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编辑:丁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