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崛起宜昌
五峰茶园“变奏曲”
三峡日报
2024年03月26日 08:42
2024年03月26日 08:42 来源:三峡日报
分享到:

  不惧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深山五峰的龙年春天如期到来。暖阳之下,春意萌动,当地漫山的茶树争先恐后吐出新芽。在欣欣然的期盼中,这个“中国名茶之乡”新一年的“热辣滚烫”就要来了!

  加强茶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省委赋予宜昌、五峰的重要试点任务。眼下,又到春茶季,记者呼应茶农期盼,踏访五峰茶乡,实地调研茶乡现状,聆听感受大山里改革探索的铿锵脚步。

仁和坪镇桥梁村的道家湾茶园
仁和坪镇桥梁村的道家湾茶园

  第一篇章:茶园之困

  3月上旬,记者一行驱车沿当地被称为“牛颈坎”的蜿蜒山路,一直攀爬到海拔800多米,来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桥梁村的道家湾茶园。

  两山相连,大片边坡,一垄垄整齐的标准茶树犹如一块块绿色厚地毯,分外养眼。道家湾茶园共735亩,分属59户茶农,其中有机茶园300亩。走进茶园,一位头发胡子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枝叶。看到我们到来,他停下了手中的活,问随行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芳礼:“小曹书记,我的茶园托管协议啥时候能签呀?”

  老人名叫熊文卿,今年已经80岁了,老伴75岁,家里有12亩茶园。熊老告诉我们,他虽然身体没啥大毛病,但劳力确实不济。“人老了,手脚不利索了,尤其是眼睛看不清了。”这几年每到采春芽的时候,年轻点的每天可以采三四斤,两老却采不到一斤。熊老说,最怕人老了,地也荒了。年前,听说村里合作社组织的服务队可以采茶、管理茶园,熊老就找到曹芳礼,“五峰人爱茶,收入少点可以,但不能荒了。”

  记者调研中发现,在桥梁村,跟熊文卿老人类似的情况还真不少。这个村是县里的产茶重点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451户、1391人,有茶园2300多亩。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现在实际仅900多人在村,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能下地干活的不到700人。“把茶产业守住真不容易!”曹芳礼感慨道,现在村“两委”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解决茶园“谁来种、谁来管、谁来采”的问题。

  桥梁村的困境不是个案。在山下的渔洋关镇大房坪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俊告诉我们,社区7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45人,加上这里距新县城近,不少年富力强的茶农都去城里打工了,老茶园“没人种、没人管、没人采”的情况很普遍。“就说六组的王凤先,爱人在县城的矿粉厂上班,两个儿子也都在外面工作,3年前她自己又开了一家保洁公司当上了老板,家里的15亩茶园有一半都荒着。”

  调研中,记者还发现,影响五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还有采茶时间紧。

  日暖春来始发芽,春茶长势不等人。每年3月的第一茬春茶,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品质最佳,但从发芽到叶片展开,也就三五天时间,这时的茶芽经加工后每斤最高可卖上千元。但对于茶农来说,每户一两个劳力,很难在三五天内采完。大量优质茶芽未能及时采摘,损失也很大。

  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记载“峡州山南出好茶”,宜昌古称峡州,山南即指今天的五峰。五峰茶历史悠久,早在18世纪宜红茶就从渔洋关出发走向世界,成为万里古茶道重要节点。曾经的渔洋关镇,茶工万计,骡马千匹,木船百只,街市热闹,通宵达旦,被誉为“小汉口”。五峰拥有“世界茶旅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等美誉。全县8个乡镇75个村产茶,茶园总面积22万亩。2023年,全县茶业产值12.19亿元,茶农鲜叶收入6.69亿元。可以说,茶产业是五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产业。

  但随着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五峰山大人稀、坡陡田散的短板日益凸显,茶园“谁来种、谁来管、谁来采”成了困扰当地党委、政府和广大茶农的一道现实难题。

  第二篇章:服务队来了

  “我家茶园出芽了,请帮忙安排五六个茶工。”

  “我要登记签约加入服务队。”

  “对面的王姐参加培训后,采的茶卖价高,我也想参加培训。”

  ……

  3月中旬,在渔洋关镇大房坪社区安帮服务队办公室,前来预订茶工和登记、签约、培训的茶农络绎不绝。身材精瘦、皮肤黝黑的“茶乡能人”、安帮服务队队长向安直忙得走路带跑、额头冒汗,手机也是响个不停、“热”得发烫。

  安帮服务队是五峰成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茶产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向安直告诉记者,2019年五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时,他看到村里部分贫困户、孤寡老人和茶园大户因劳力不足,大量名优茶下不了树、变不成钱,心里着急,便组织9个人成立了服务队,当年就服务了30多户茶农、596亩茶园。“咱五峰有200多年的茶历史,守着‘金叶子’,却戴着‘穷帽子’,不甘心哪!”向安直坦言。

  如今,安帮服务队已发展到100多人,2023年共服务600多户茶农、9000余亩茶园。“我们不仅服务大房坪社区和五峰其他的村、社区,还到宜都和夷陵区采茶呢!”向安直自豪地说。

服务队在茶园修剪枝叶
服务队在茶园修剪枝叶

  如何破解“茶园之困”,让小茶叶成为山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2023年9月,省委要求宜昌、五峰在全省率先开展茶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专班,开展深入调研,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出台一揽子服务政策,不断为茶产业社会化服务“输血”“赋能”。

  除了“茶乡能人”领衔,五峰去年底推出了以支部领办、村企合作等形式组建社会化服务主体,加快推进茶产业社会化服务。3个多月以来,全县各村(社区)服务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3月22日,我们从五峰新县城出发,驱车在悬崖峭壁间的公路上行驶了近2个小时,终于来到五峰镇楠木河村。这里山高坡陡、田散人稀,茶园被抛荒的情况也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伍学林告诉我们,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近年来村里组织劳力徒步深山老林,寻找生长在野外的古茶树,目前已找到1200多亩,树龄最长的有200多年。古树茶加工发酵成红茶后,饱含花果清香,入口甘醇、回味无穷,已经成为五峰独特的高端茶品牌。

  去年3月,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强民服务队正式成立,首先吸纳了这批寻找古茶树的农民。“除了采摘古野茶,为缺劳力家庭提供社会化服务,还为村里的千亩药材基地和小型工程提供劳务。”伍学林说,目前服务队已有固定队员59名,全部买了“茶工险”,办了健康证,去年服务队人均劳务收入近万元。“有了服务队,乡村振兴越干越有信心了。”

  在渔洋关镇汉马池村,汲明茶业、常乐茶业都注册成立了社会化服务队。在常乐服务队,我们看到1台大型无人机、2台双人修剪机,还有若干其他小型设备,摆满了设备间。队长沈小波说,70多名队员大部分经过培训成了合格的机手。“以后茶园追肥和统防统治,只要无人机一飞,过去好几个人几天才能干完的活,几小时就解决了。”

  “如果把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真正搞起来,推进整个茶产业链提质增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返乡人员回流。”五峰茶产业社会化服务专班负责人邹寿天告诉记者,五峰组织相关部门在今年春节期间对返乡人员进行了一次大范围走访摸底,大多数返乡人员表示,只要在老家的收入能有在外打工收入的一半,都愿意回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五峰茶山“七仙女”手工采摘的事迹闻名全国。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政协茶文史专家周启顺说,当年的茶山“七仙女”凭过硬的采茶技术脱颖而出,是茶产业社会化服务的“鼻祖”。如今,面临同样的茶园劳力不足困境,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五峰人民用勤劳智慧,定能让改革创新的脚步走得更稳、更从容。

  目前,五峰全县的茶产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已由2023年初的13家增加到了35家,服务队员由155人增加到1505人,今年还新增机械化作业设备960多台套。

服务队员在采茶
服务队员在采茶

  第三篇章:茶农笑了

  “今年的茶芽格外肥厚、鲜亮,前几天采了20多斤,才两三天又长出许多。”3月22日,大房坪社区的王凤先兴奋地说,虽然今年初有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但去年底服务队集中封园做得好,茶树根部喷了石硫合剂,不仅保暖,虫卵杀得也干净,才有了现在的好长势。

  王凤先去年请安帮服务队负责茶叶采摘和茶园管理,一年毛收入4万多元,扣除各项支出,纯收入2万多元。今年,尝到甜头的她又主动找服务队早早签了协议。

  在仁和坪镇桥梁村,第二次见到熊文卿时,这位八旬老人心情大好,逢人便说:“协议签了,茶园全部托管给了村里的服务队,以后再也不用劳神费力了!”

  熊文卿老人前几年和老伴管理自家12亩茶园,辛苦一年纯收入不到万元。现在全部托管后,净得1万多元。“以后我们就可以安心养老了!”老人笑眯了眼。

  同村的隗中国左眼失明,好几年前就没下田干活了,家里19亩茶园全靠老伴罗祥玲打理。去年底,罗祥玲胃疼难忍,到医院一查是长了瘤,经过治疗后,医生嘱咐不能干重活了。“幸亏村里有了服务队,解决了我们的一块心病。”隗中国笑言。

  茶农们的收入不减,有的还增加了,心病没了,茶园也热闹起来了。春茶开园前,在五峰的乡镇、村(社区),各种屋场会、宣讲会、培训会等不断上演。

服务队在茶园作业
服务队在茶园作业

  “我们的培训不仅有人工采茶技巧,还有机械操作技能,培训合格后,宜机则机,宜人则人,效率更高。”安帮服务队队长向安直告诉我们,如果茶工都能按照培训要求采摘,那变化将会很大,第一是采摘的鲜叶质量更好,价格会大幅提升。比如一般芽茶价格80元/斤,采摘时不伤到叶面,保证鲜叶匀度、净度、鲜度、嫩度,每斤价格可提高20至50元,毛尖每斤则可提高10元左右。一季下来,每亩茶园可增收500元左右。

  向安直既是服务队队长,也是采花茶业在当地的收购经理。他说:“组建服务队本身不赚钱,但可以为茶企采摘更多高品质的鲜叶,加工出更优质的产品,打出好品牌。”

  在这场改革中,服务队成员,即茶工,也能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每个茶工每天采芽茶4斤左右,按往年价格80元/斤计算,茶农和茶工各收入约160元/天。两人操作一台双人采茶机,每天可采2500斤左右,按0.4至0.6元/斤计算,每人每天收入可达300多元。

  在实地调研中,记者看到,茶工白天采茶,下午收工时把茶叶运到收购点过秤销售,卖茶的收入一半归茶农、一半给茶工。

  这些茶工绝大多数是当地茶农,自家茶园可请服务队应采尽采,空余时间则加入服务队到其他茶园服务,享受务农、务工双重收入。茶工中也有部分是平时闲散的劳动力,比如县城周边接送学生的家长,利用学生上课的时间加入服务队采茶,挣得一份收入。在安帮服务队,有的队员去年采茶劳务收入达3万多元。

  “当前,五峰茶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正深入推进,探索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只要我们锚定目标,一路向前,就一定能够破解‘茶园之困’,实现五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再现‘小汉口’荣光。”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李伦华坚定地说。 (来源: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春梅 文 图片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丁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