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江岸区
江岸区法院首次运用信用预警机制为企业纾困解难
中新网湖北
2023年03月24日 10:05
2023年03月24日 10:05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24日电 (邬荣)“谢谢你们,没想到法院的信用预警机制,能这么快起作用,让我一周就收到了钱,真是‘雪中送炭’!”近日,执行申请人特意打电话给执行法官,感谢法院的善意执行,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这是江岸区法院认真落实省法院《关于建立被执行人信用预警和修复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首次适用失信预警、信用承诺机制,积极回应企业关切,护航企业渡过难关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某装饰设计公司与某商业管理公司是合作伙伴,商业管理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项目尾款90余万元被诉至法院,经法院调解,约定商业管理公司分五期履行还款义务,但第一期到期三个月仍未支付欠款,装饰设计公司向江岸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承办人认真梳理了案情,通过线上查控,线下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查找被执行人和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发现该公司有固定办公场所且其名下经营了一中型商业综合体,有一定的履行能力,属于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符合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条件。

  但经过分析研判,执行法官考虑到申请执行标的额不大,且该公司经营的商业综合体内还有一所民办幼儿园,是社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该公司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可能导致该公司资金往来、幼儿园孩子正常入学、员工工资发放、银行贷款等均受到不良影响,可能造成公司后续无法支付欠款,不利于矛盾的实质性化解。

  基于以上情况,执行法官首先采取强制措施冻结了被执行人公司账户,并立即向被执行人发出失信预警,告知失信具体情形和将要面临的信用惩戒,督促其主动履行义务。被执行人接到法院预警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支付了第一期款项30万元,并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法院考虑企业的经营压力和还款难度,给予宽限期。

  综合考虑被执行人的履约能力、拖欠款项确有企业存在临时周转困难等客观原因,同时支付第一期款项也体现了其下一步履约的诚意,执行法官决定尝试组织双方和解,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双赢。

  鉴于此,执行法官积极与申请执行人沟通,从双方一直有着长期愉快合作的经历说起,分析双方的经营现状,希望申请执行人能够在不影响自身经营的情况下,给予对方宽限期。经过多次电话沟通,反复调整方案,仅仅一周时间,就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和解协议。被执行人作出承诺,表示将按期履行协议。申请执行人为了便于和解协议履行,也主动向法院申请屏蔽被执行人相关网上公开信息。终于,双方企业重新出发,回归到正常经营。 

  被执行人对法院的善意执行表示敬意,“守信处处受益,失信寸步难行,我们一定吸取这次教训,遵守法律法规,诚信合法经营。”

  下一步,江岸区法院将继续秉持善意执行理念,不断创新执行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贯穿执行工作全过程,通过正面激励、失信预警、高效执行等措施,打通涉企案件执行难点、堵点,以法护航企业发展,为江岸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