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各地 > 正文

“店小二”的枣阳实践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7日 10:54 来源:襄阳日报

  出台“七大主导产业链招商工作推进机制”,全体市“四大家”领导分别担任链长、副链长,项目“招、落、服”中困难不再难;制定《关于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30条措施明确到牵头单位、责任单位……

  今年以来,枣阳市一项项事关产业发展的高含金量政策频出,企业发展难题一个个化解,暖心“店小二”迎来一批批产业项目竞相落户。1至3月,该市新签约项目25个,实际到位资金90.12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项目2个。

  逆行春天里,暖心“店小二”温暖了企业赢得了未来

  “企业发展,永远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枣阳市一直在用行动当好“店小二”。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枣阳市委、市政府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用“店小二”精神赢得发展春天。

  疫情防控最关键时期,该市在积极联系全国各类商协会、相关企业捐款捐物战疫情的同时,创新开展云上会议、线上洽谈、网上签约,对接项目公司100多次,组织网上招商23次,亿元以上项目达成合作意向8个。

  湖北三杰麦面集团是“停不得”的企业,涉及人民群众的米面供应。准备复产时,该企业面临生产启动资金短缺问题。枣阳市财政局了解情况后,及时对接中行枣阳支行,仅用6天就在网上办好贷款审批手续,拿到1000万元贷款。去年2月19日企业复产,3天就实现枣阳市粮食供应平衡,一周内满足了周边县市需求。生产步入正常后,企业购买小麦原材料缺流动资金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去年3月7日,该市财政局与农发行、湖北银行等金融单位协商,又为企业融资3100万元。

  畅通“经济血液”,金融助力是“命脉”。该市出台《强化疫情防控全力做好信贷支持专项工作方案》《枣阳市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措施,引“金融活水”助力复工复产,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去年3月27日,“金融‘枣’春行,‘贷’动新发展”政银企对接会在枣阳汉城举行。枣阳市政府与襄阳银保监分局、人行襄阳中心支行签订《共建枣阳银保互动金融示范区合作备忘录》,与农发行襄阳分行、襄阳农商行分别签订《农业政策性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政银战略合作协议》,3年内为枣阳市投放信贷资金100亿元。各金融机构现场与14家企业签订授信协议15.52亿元,与45家企业签订授信协议68.92亿元、贷款协议5.85亿元。统计部门数据显示,该市当年银行贷款余额增加34.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8.3亿元,有力保障了疫后重振和经济社会发展。

  暖心的“店小二”服务,换来累累硕果:2020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98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65.9亿元,新签约招商项目121个,工业项目正式合同投资额完成338.85亿元,同比增长37.41%。连续5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同类县市前列;连续3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榜单,2020年居第94位,3年前进5位。荣登“2020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榜单。

  以服务论英雄,争当“金牌店小二”

  产业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更是比拼服务的“大战场”。要在新发展阶段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枣阳必须找准抓手。

  枣阳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要、项目为大”的理念,始终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枣阳市委书记孟艳清说,要以高效能的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激发全市上下争当“金牌店小二”。

  今年是作风建设“服务年”,枣阳要求全市创新服务方式方法,通过比服务能力、比服务水平、比服务效果,促进全体干部深入一线干实事、深入企业解难题、深入群众解民忧。

  枣阳市财政局拓展服务范围,会同相关部门下沉企业,摸清2家国有企业、1家民营医药流通企业情况,与枣阳市农发行拟定资金监管协议,与该市科经局拟定生产动员能力建设项目资金实施方案。市政府以《会议纪要》形式确定了3家应急物资储备企业,及时将储备资金1207万元拨付到共管账户,300万元生产动员能力建设资金分配到3家企业,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枣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服务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作为一场硬仗来打。“申报商标810件、专利464件,助力‘枣阳皇桃’在全省地标大赛中勇夺金奖;助推华威硅氟等11家企业与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对接,建立11个产学研基地;免费为39家摩擦材料企业进行型式检测;为22家企业在襄阳公交、高铁、机场发布广告资源近千万元……”该局局长罗光锋说。

  枣阳市市长武义泉告诉笔者,枣阳将进一步完善项目首席服务人和项目服务秘书制度,坚持“帮办”和“督办”制度,建立定期分析和现场调度制度,大力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评单位、评局长、评股长涉企作风评议”活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在枣阳发展安心、放心、舒心。

  找准新定位,推进服务迈上新水平

  县域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营商环境的竞争。

  为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枣阳市深入开展“三评“活动,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推广“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开展政务服务“自助办”“掌上办”“全市通办”,满足群众就近办事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一大批改革成果构建了固本强基的“四梁八柱”,“1550+90”改革目标基本实现,“先建后验”“容缺审批”“多评合一”等全面推行,区域性统一评价成果已经运用,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3月19日,该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七大主导产业链招商工作推进机制”,市“四大家”领导分别担任链长、副链长,14个重点行业部门为牵头单位,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七个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健全从项目对接、签约、开工、投产到后期跟踪服务的“招、落、服”一体化工作机制,明确各环节责任分工、责任人和落实时间点。

  创新推出联系帮扶重点企业暨助企亲商“早春行”活动,为企业倾心尽力纾困解难,领导干部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一个月就从企业带回59个重点问题,目前30个已得到圆满解决。

  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作风建设“服务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一系列具体措施,服务企业项目抓手更直接。

  持续用心用力做好“店小二”,不仅激发了枣阳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激情,更助推了经济疫后重振。今年一季度,枣阳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147.8亿元,增幅达129%;一般预算收入7.15亿元,增长113.3%;固定投资增幅达301.1%。

(编辑:丁喆)
关键词: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