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各地 > 正文

单霁翔“万里走单骑”探秘黄石“工业史诗”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2日 09:21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通讯员 刘佳 鄢巍

  一双白底布鞋,一下车便直奔“天坑”……2月27日至3月1日,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率《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组来到黄石,探秘黄石保护工业遗产、打造“工业史诗”背后的故事。

  黄石工业遗产全国唯一

  黄石有3200多年前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有1700多年前的铁矿遗址,还有1908年建立的中国最早的大型煤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以及近现代亚洲最大的水泥厂。

  “铜、铁、水泥等遗产,全国不乏其物,但工业遗产集中于17平方公里的区域却是全国少有的。”单霁翔说,“黄石的工业遗产是唯一的、独特的,值得深度开发。”

  3月1日上午,单霁翔以《坚定文化自信 做中华文化的忠实守望者》为题,为黄石市委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进行了一场专题讲座,他结合英国铁桥谷、维也纳煤气工厂、旧金山巧克力工厂等工业遗产成为“网红”景点的案例,阐述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巨大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之前来过黄石,但是团里其他3位成员都是第一次来黄石,第一站去‘天坑’,看到2000米长的矿坑,他们当场就被震撼了。”单霁翔以“点亮紫禁城”的成功实践为例,建议运用数字技术,在矿坑内开展“灯光秀”、夜间驻场演出等,给游客带来终身难忘的体验。

  霁翔曾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关于设立黄石国家工业遗产保护片区的提案》,为黄石积极发声。2012年11月,黄石矿冶工业遗产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冰冷的历史中有温暖的情感

  从故宫博物院退休后,单霁翔从故宫的“看门人”,变成了文化遗产的推广人。他牵头组建“布鞋男团”,用脚步丈量文化遗产,男团成员包括演员黄觉,他刚刚饰演了《山海情》中一心帮助村民种蘑菇、卖蘑菇的凌教授,以及德云社相声演员阎鹤祥、歌手马伯骞。

  “我年轻时当过农民、工人,现在退休了,叫我老单就行。”节目录制中,单霁翔乐呵呵地走到人群中间,直言他并不太喜欢院长、会长等称谓。

  单霁翔说,自己当过8年的工人,这次穿着工作服走下200米深的矿井感触很深,特别是跟黄石的老矿工和水泥厂退休的职工谈到过去艰苦创业的故事时,大家都很感动,白发苍苍的老人,不约而同的合唱《小燕子》,这就是一座城市的记忆。

  “冰冷的历史中有温暖的情感因素,黄石很多家庭都跟工业有关,有的祖孙三代都在工厂工作过,保护工业遗产,其实也是保护人们的情感、保护住人们的乡愁。”

  单霁翔透露,《万里走单骑》黄石节目预计3月下旬播出。

  让工业遗产“活化”

  谈及工业遗产如何保护利用,单霁翔坦言,无论是工业遗产还是古建筑,如果不利用会糟朽得更快。一旦利用起来,人们经常关注它、修复它、完善它,反倒更加有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因此工业遗产保护,在于如何合理化运用、活化利用、保护性再利用。”

  近几年,黄石市编制了工业遗产片区保护总体规划,并出台地方法规,对工业遗产进行全方位保护;同时,对废弃厂矿进行清理修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深度挖掘工业遗址的文化价值,打造“工业史诗”,在保护中积极推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如何让工业遗产“活化”?单霁翔认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保护、传承是很有必要的。“传统的思维方式要有转变。过去说到文物保护,经常认为它是专业的、系统的、部门的、行业的工作,而没有将其看作是全民共同参与支持的事业。其实,世界遗产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人们居住在这座城市中,工业遗产能够带来什么,每个人都有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受益权。”

  他以故宫博物院尝试探索的传播方式为例,如通过《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让很多年轻人向往,每年报考就职的人数以万计;再比如通过《国家宝藏》节目,以讲故事的方式,让深藏在故宫的文物活起来。

(编辑:裴春梅)
关键词:工业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