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 正文

“中国光谷”勇担省市创新发展的“领舞者”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2日 10:21 来源:中新网湖北

  中新网湖北新闻2月22日电 (张珊妮 吴非)笔者从武汉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获悉,该开发区今年将奋力打造“三个光谷”(创新光谷、富强光谷和美丽光谷)升级版,把光谷建设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长江中游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区,并勇担湖北省和武汉市创新发展的“领舞者”,进而加快迈向“世界光谷”。

  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洁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东湖高新区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该开发区不仅打赢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保卫战,而且打赢了防汛突击战,还打赢了疫后复苏战。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深V反转”,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1.85亿元,增长5.1%,GDP总量和增幅、工业投资总量和增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额等7项指标位列武汉市第一,诞生全球首款128层三维闪存存储芯片、中国首个激光产品国际标准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成为省市疫后重振的一面旗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打造“三个光谷”升级版的第一年。为此,该开发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稳”的基础上奋力求“进”,在“进”的态势中奋力出“彩”,奋力打造“三个光谷”升级版,勇担省市创新发展的“领舞者”,加快迈向“世界光谷”,为全市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和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光谷力量。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东湖高新区今年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创新引领,努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紧紧围绕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的部署要求,高起点规划建设东湖科学城,加快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建设,全面启动光谷科学岛规划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吸引集聚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要素的集中度和显示度,打造创新策源地。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优化提升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两大科学装置,加快武汉光源、高端生物医学成像等设施建设,挂牌运营东湖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等5个湖北实验室,预研预制5个大科学装置,建成武汉国家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等15个以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为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关键支撑。力争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发明专利总数突破2.1万件。

  同时,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科研院所、高校等建设国家级战略性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联合体。大力提升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的技术创新和产业服务能力。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支持“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运作,深化工业技术研究院改革。推进武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集聚区建设,加快建设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推动成果市场推广应用。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悬赏制”,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的新机制,努力在光电子、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此外,打造一流双创生态。优化升级“3551光谷人才计划”,试行“人才注册制”,推进“人才动态评价积分制”,做实光谷合伙人基金,筹集发布优质就业岗位15万个,力争全年新引进顶尖人才(团队)10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人,新增参保大学生7万人。加快建设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进一步做优创投引导基金,创新基金合作模式,引进更多风投机构,形成多层次投融资体系,力争企业股权融资超100亿元。深入实施上市“金种子”培育工程,修订“上市十条”政策,力争培育8家左右上市公司。完善“双创”孵化载体支持政策,着力完善孵化平台功能,提升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质量和效能,打造专业化、品牌化“双创”生态体系,新增4家国家级孵化器。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瞪羚企业发展等支持政策,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0家、瞪羚企业超过500家、独角兽企业超过7家。办好中国光谷“3551”创业大赛、“光谷青桐汇”“东湖创客汇”“楚才回家”等品牌双创活动,营造浓厚双创氛围。

  二是坚持稳中求进,全力跑出疫后重振加速度。加快构建“两强带动、两新融合、抢抓未来”的“221”产业体系。聚焦“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两大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强链、延链、补链,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着力补齐核心设备、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短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聚力推进数字经济与新消费深度融合,搭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产业,支持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娱等数字消费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提升数字消费能级。制定支持量子科技、脑科学、区块链等未来产业培育政策,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开展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更加突出实体经济,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围绕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投资进度,推进小米二期、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等项目投资,促进已落地项目扩大投资,力争完成500亿工业投资。统筹推进508个基建项目,加快市政工程、公共卫生、生态环境、民生保障项目投资,用好政府债券资金,加快疫后重振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进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标识体系建设,推动5G和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确保完成300亿基建投资。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紧盯产业链精准招商,积极争取华星光电t5等项目落户,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和效益。发挥政府基金引导和带动作用,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放大政府投资效应。推动一揽子支持政策落地见效,加大纾困惠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负担。

  全面激活消费潜力。聚焦“一主两副四组团”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商业布局,优化升级光谷步行街、关山大道等商业街,打造光谷特色消费商圈。顺应新消费潮流,开展商业特色街区建设试点,加快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形成多层次商贸服务体系。支持新零售发展,利用新技术助力零售商贸智慧升级,降低商贸流通和运营成本,支持线上和线下消费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建设多样化消费场景,丰富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夜间经济消费场景,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抓住节假日契机,做好主题促销活动,开展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拉动作用的促消费活动。创造良好消费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是通过全面提速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等举措,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四是通过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等,推进产城融合,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对标一流地区,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等,进而打造城市现代化治理“光谷样板”;六是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完)

(编辑:裴春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