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要闻 > 正文

强化原始创新 湖北全力以赴打好种业“翻身仗”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7日 08:42 来源:湖北日报

  融合联合攻关 强化原始创新

  湖北全力以赴打好种业“翻身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与国人“饭碗”息息相关。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全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明确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三项关键任务,提出“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湖北是种养业大省,也是用种大省。如何打好这场“翻身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近日采访了业内人士和相关专家。

  种业优先发展迫在眉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彭传华接受采访时表示,解决好种子问题就是“藏粮于技”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省内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种业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种子市场供应体系不断完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水平稳步提升。湖北种业市场总体呈现出量足、质优、价稳态势,对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达46%,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以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为代表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进步加快,品种定向改良更加便捷,育种效率几何级增长,“按需定制”成为现实。同时,农作物种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资准入门槛逐渐放宽。种子市场、技术、人才等要素进一步向种业巨头集中。当前,湖南、河南、江苏等省份已加速布局高端种业。种业优先发展、率先突破,迫在眉睫。

  湖北种业现状喜忧参半

  湖北地处南北交界处,气候适应性强,发展种业有天然优势。“十三五”期间,湖北种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短板同样突出。

  调研显示,湖北种业基础理论研究长期处于第一方阵,每年有大量科研成果面世,但受限于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等多种因素,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快。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用种,自主选育的品种市场占有率不高。缺乏有竞争力的龙头种子企业。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基因挖掘和开发力度相对不足。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的危机,亟须重视。

  “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就要正视短板。”湖北省农科院副院长游艾青说,未来,种业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地位将更加突出。加强原始创新,掌握种子的主动权,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突破性技术攻关需要投入高额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大多数育种企业规模不大,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研发主要集中在低水平层面。游艾青表示,强化原始创新,才能带动下游产业链。要以科研单位为主体,强化种业原始科技创新。从育种技术和材料两方面突破,把核心育种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攻关

  “十四五”期间,湖北将出台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意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联合攻关团队,以省农业生物种质基因检测鉴定中心为基础,打造育种分子检测通用平台,提升育种创新能力。

  制定畜禽新品系培育目标和联合育种技术体系,重点培育生猪、家禽、肉羊新品系,建设一批国家、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

  做大做强油菜、玉米、生猪等优势种业,做专做精柑橘、蔬菜、茶叶等特色种业。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在西北、华北,建设玉米、油菜科研和制繁种基地。

  培育一批优势种业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培育几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种业集团,打造湖北种业航母和旗舰企业。鼓励企业围绕产业上下游延展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衔接、融合发展。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改扩建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争创国家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区域中心。设立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分中心,做好濒危灭绝品种资源的抢救性保护。

(编辑:裴春梅)
关键词: